大数据时代给许多公司创造了新的竞争力和商业价值。Viktor认为一切皆可“量化”,大数据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人类测量、记录和分析世界的渴望。
当文字变成数据,文字则不仅可以被人所阅读,机器也可以用之分析。“谷歌翻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大数据胜利,谷歌拥有大量的搜索记录和数据化的书籍信息,并利用这些数字化的文字来改进它的机器翻译服务,“谷歌翻译”成为谷歌的标志性产品,不仅精确而且包含多样的语言翻译。同样拥有大量数据化书籍的亚马逊却只是把眼光聚集在阅读的书籍的内容上,而不是分析数据化文本上。亚马逊深谙数字化内容的意义,但谷歌触及了数字化内容的价值,两种不同的对大数据的态度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但这任然不可否定亚马逊是一家伟大的大数据公司,它通过对大量顾客的购买数据进行分析,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购买清单,这种营销策略为亚马逊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并且提高了效率。当方位变成数据,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地图导航软件利用大量的地理位置数据为我们的出行提供最佳路径。当社交变成数据,我们就可以轻松预测到人在未来几天的情感甚至行为。通过对事物的数据化,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在驾驶座上的坐姿来判断他是不是车的主人,可以通过以往飞机销售价格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机票价格走势,可以通过收集用户在网页上鼠标停顿的位置和时间来判断广告位的安置。大数据时代,数据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
接下来,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想要在大数据时代有所发展,Viktor提出三种角色定位:数据、技术与思维。拥有海量数据,具备数据分析技术,培养数据战略思维。其中技术和思维在大数据时代早期是最有价值的,但最终大部分的价值在于数据本身。
当然,大数据时代,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社交平台、各种APP终端疯狂地收揽我们的个人数据,其中有些私人数据我们不希望与他人共享,那么这其中的风险和责任我们又该如何定义?我还清楚记得淘宝数据泄露事件给大众带来的冲击,我们把我们的账号,密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一系列私密数据交由数据使用者“淘宝”,那么在我们的数据或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来的预测信息被错误或过度使用和泄露时,数据使用者就应该承担责任,同样中国政府也应该尽快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大数据市场,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作为“不总结就会死”的深度患者,我习惯在看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读书笔记,为共享,更为自己以后可以回过头翻阅。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追求思想之自由。我希望人生中我所经历的是所谓的正确还是错误,是“是”抑或是“非”,都能让自己有能力来评判。